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六十六章 拨乱未必反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六章 拨乱未必反正(3 / 7)

画脚,甚至肆意屠杀传诏内侍,并逼迫皇帝任用他们认为必须重用的贤臣。

现在,天子刚刚下达追封旧党魁首的诏书,就立即受到大批臣子的拥护。

这种拥护不仅是口头上的叫好,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部分臣子便上书请求天子惩处暴民重振朝纲。

这正是赵桓需要的舆论,其人当即顺应民心,诏诛当日士民暴动杀死内侍的为首者,并禁士民伏阙上书,废除因战争需要向百姓敞开的苑囿宫观之令。

如此,君臣各取所需上下一心时,李纲却建议追击同军。

赵桓担心由此招致急于稳定内部的群臣反对,拿不定主意,只能向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军帅种师道征询意见。

种师道刚刚进京就碰到这摊子烂事,除了在心底问候屌毬不懂还他娘尽瞎指挥的李纲祖宗十八代,还能有什么意见?

当年辽军南下,是异族入侵,是低贱的胡人践踏高贵的汉人。

大宋禁军虽然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可沦陷区河北各地军民却没有放弃,针对契丹人的反抗和袭扰一直没停止过。

辽军孤军深入,攻击受挫后路又不稳,补给都成了大难题,这也是辽人明明局面占优,却在受阻于濮阳后果断议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澶渊之盟签订后,宋军有民心依靠,北上收复失地就相对比较简单,一路上实际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可以说是真的“护送”辽军离境。

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和当年差不多,实际完全不一样。

大同帝国不仅不是异族政权,还极善于收买人心,控制新收复之地很有一套。

即便各地大户对注定要削夺他们利益的同军心有抵触,可在同军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没有底层百姓当刀使,他们也翻不起半点浪来。

事实是大宋的各路、州一旦被大同拿下,当地的百姓很快便会忘了朝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