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乌程,州学里,一处教室内,出巡至此的李笠,与州学学生们座谈,所谈话题是关于太湖岸边的堤塘、圩田情况。
州学的学生,大多是寒族子弟,但寒族不等于是穷人,为中、小地主,家中必然都有些田地。
所以,李笠想了解一下,这些学生是否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还是“识五谷”、“四肢勤”的实干型人才。
那么,直接询问家中田地一年四季的劳作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当然,李笠也想多一个消息渠道,来了解太湖周边地区围湖造田的情况。
闲谈式的提问,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李笠发现这些学生的表现还不错:不仅对自家田地的情况较为了解,许多人还熟悉围湖造田的现状。
由此可见,这些学子平日里少不了耕作,或者协助家里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逍遥郎。
并从学子们的闲言碎语中,得以了解湖州(之前的吴兴郡)地区围湖造田的情况。
太湖周边地区进行围湖造田,这在很久以前便开始了。
先秦时(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越国的范蠡、楚国的春申君,就在如今所称三吴地区,兴修过大量水利工程。
所以,现在各地多有“胥”、“蠡”、“申”命名的河浦、湖荡。
秦汉年间,大量的运渎、灌溉沟渠出现,围湖造田的规模渐渐变大。
三国时期,孙吴对太湖地区的大规模屯田,使得围湖造田的面积更上一层楼。
自魏晋时起,太湖周边的围湖造田,已经形成极大地规模,但受限于雨季太湖湖水经常泛滥,许多“古塘”、“古圩”渐渐荒废。
到了齐、梁之际,地方官员大力治水,不但将荒废的“古塘”、“古圩”重新利用起来,还想了很多办法来给太湖排涝。
所以,经过千百年、无数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