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很大。
换言之,虽然名义上dbp-ic是非共轭的结构,但实际上还是有较强的共轭性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非共轭结构。
徐正宏他们补充实验得出的结论,倒是和许秋预想中的差不多。
有机光伏材料之所以能够实现光电转化,就是因为光电材料中存在大π共轭结构。
这种共轭结构可以受到光能的激发,变为激发态,产生激子,激子拆分后的电荷会沿着分子内部,或者分子间的共轭结构进行传输。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共轭结构吸收光能被激发的过程,其实相当于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
通常情况下,这个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也就是当光照停止后,材料会恢复原状。
但也存在一定的概率,使得共轭结构无法恢复,比如材料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被打开,相当于材料内形成了缺陷。
一旦形成缺陷,就会对激子的产生和输运造成影响,进而造成光电流的损失,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器件效率低下。
因此,对于有机光伏材料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矛盾的存在,共轭结构赋予了有机光伏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但也同时背上了光照下分子结构不稳定性的“诅咒”。
总体来说,徐正宏的这个工作还是比较有启发性的,之后许秋或许也要在共轭和非共轭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兼顾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当然,这是较为后期的事情,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冲击效率。
另外,还有一篇发表在am上的文章也挺有意思的,是港大严虎课题组的工作。
说起来,魏兴思和严虎两个课题组还是颇有“渊源”的:
之前许秋抢在严虎他们前面发表了pce11的工作,导致严虎的jacs文章胎死腹中;
后来严虎他们开发出来了一种名为itic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