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机光伏领域内关于itic体系的文章有很多,而魏兴思课题组是首次报道itic这种材料的,因此不少稿件都发到了他这边,许秋平均每个月都要审四五篇以上。
徐正宏课题组刚刚发表的一篇nc文章,许秋找早在两个月前审稿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
他们报道了一种名为dbc-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与pbdb-t给体材料组合,器件效率可达10.3%。
dbc-ic的分子结构有些类似于itic,也是ada结构。
不过,它的中央d单元并非传统的基于sp2杂化碳碳双键,组建成的大π共轭稠环结构,而是存在sp3杂化碳碳单键的非共轭结构。
当时,许秋觉得徐正宏他们做的工作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没有盲目的跟风itic的结构,因此虽然效率不高,但还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出具了大改的意见。
主要是让他们补充一些关于器件稳定性的实验数据,并深入挖掘一下非共轭的体系和共轭体系之间可能存在的异同。
现在徐正宏他们正式发表的nc文章中,已经包含了许秋提到的这两点意见。
一方面,他们对比了dbp-ic、itic、pcbm三个体系的稳定性,发现dbc-ic的器件稳定性稍微好一些,itic次之,pcbm最差,尤其是在持续光照下的稳定性。
dbc-ic可以在长时间光照条件下,比如1500个小时,保持60%以上的初始器件效率,而同样条件下itic的体系,效率已经衰减到50%左右,pcbm的体系,器件效率大约在200个小时持续光照的时候,就已经衰减到了0%。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dft模拟,发现虽然dbp-ic的中央d单元中存在碳碳单键,分子的构型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但受限于空间位阻等因素,旋转的幅度不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