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其他综合>范公堤> 第十章 下诚于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下诚于民(2 / 11)

河运为主,还有东部海运航线。淮南东路泰、通、楚州这一块,就是诸场连接运河与长江的盐渠,包括通州各场南至长江的盐渠,西溪、海安各场从泰兴入江的盐渠,从海安经泰州州城转扬州运河,又从瓜州、真州至长江的漕河等。其中泰州、海安、如皋之间的运盐漕河,是泰州海盐外运的主要通道;至泰州再通过瓜州、真州、海陵河等三条运盐河经扬州境入江。为了扩大这一块漕运量,使盐纲和粮食顺利运输,朝廷想了各种办法,疏泄陈公塘,引入山阳、高邮、天长等处的水源,开拓新盐河等,天禧二年毁弃旧堰,拓宽扬州古盐河,也就是说,正在疏浚淮南漕渠。

所以如果捍海堰在运河处置闸,控纳潮水,不但内涝能缓解,更可以通海漕。淮盐外运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数倍提高,能够防止壅塞积压。而如果沿着各盐场筑堤,筑堤需取土,就便即可挖河,将盐场自然连接。

水运比陆运的优势不用多说,所谓“陈陈衔舳,费减流马”,节省极大人力物力,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损耗低。盐户卖纳盐时一石正盐需同时缴付一斗的盐耗,主要就是因为仓储运输中的损耗,如果长途陆运,实际的消耗常超过这个比例,远的如中原地区,甚至两斗盐实到只有一斗。

范仲淹本不懂水利不懂运输,为考证捍海堰的利弊研究史书,学习水文,《运河图》《淮南水系图》等资料一遍遍细看。朱宏儒有本无名氏作的《沿海方略》,讲沿海水利漕运的,迟疑着带给范仲淹,范仲淹如获至宝,夜夜在油灯下研习,简直快翻烂了。当发现捍海堰除了遮护民田屏蔽盐灶之外,还有通海漕和成河串场这两大利处,欢喜得恨不得立刻就开工。

捍海堰,将造福淮南百姓,带给他们莫大的安全倚仗和希望;捍海堰,将提升淮南盐利,对大宋的财政国策有更多贡献。上忠于国,下诚于民,范仲淹相信这是于国于民最好的选择。

可是如何促成呢?考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