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375章 围三缺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5章 围三缺一(4 / 7)

若该农户的土地,不属于彻侯封国的封土,那这五石粮就上缴当地官府,并最终汇入相府国库,作为中央财政收入;

若属于彻侯封国,则经当地官府‘代为收缴’,并最终移交到彻侯本人,作为当年的封国租税。

每户五石粟的租税,按照过去这几年的粮价,总价值最多不超过二百钱。

一千户,便是二十万钱了。

千户食邑,对于汉家的彻侯群体而言算不上太低——毕竟有前丞相:故安侯申屠嘉这种食邑五百户的垫底;

更算不上高——汉家万户侯一个手都数得过来,但三五千户食邑的,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所以,食邑千户,可以说是彻侯群体真正意义上的门槛。

至于那些食邑五六百户,乃至于象征性食邑二三百户的小趴菜,是普遍不被认同为‘彻侯’的。

而这,便是家财百万钱的商人,在民间被称之为‘素封’的由来。

——彻侯食邑千户,年收入顶多二十万钱;

商人家财百万,光是躺着吃利息,每年就能吃最少二十万钱。

都是二十万钱的年收入,前者是朝堂所封的彻侯,那后者,自然也能被民间百姓,在心里‘封’为高人一等的特殊人群,并称之为:素封了。

刘舍清楚地记得,在‘素封’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未央宫内的时候,无论是当时天子启,还是时任监国太子刘荣,面色都并不是很好看。

先帝爷闻之色变,面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来,气儿缕不顺,愣是把监国太子骂了个狗血淋头——哪怕这件事,和当时才刚监国不到一年的当今刘荣没什么关系。

而今,‘素封’这个说法出现才过去短短三年多,不到四年的时间;

朝堂中央借着盐铁官营的前期准备工作,捎带手做了个商人群体普查,居然意外发现汉家的大本营:关中,居然已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