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都市言情>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牛奶曾是贫困的象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牛奶曾是贫困的象征?(2 / 4)

到,成吉思汗的队伍长途行军时,携带干燥过的粉末状牛奶作为食物。这恐怕是关于奶粉的最早记录。不过,西方航海家探索新世界时,为了解决营养问题,用到的却是一种更原始的笨办法:带着奶牛上路。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驶向美洲大陆时,就吸取了前一次航行中的教训,携有奶牛。而当新教徒开始大批移居美洲大陆时,英国法律甚至规定,每艘驶往新大陆的船,必须严格遵循每5名乘客配备一头奶牛的标准。当船只抵达港口后,船长有权将这些奶牛就地出售,为自己赚一笔外快。

1611年,美洲的詹姆斯顿殖民地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奶牛。在这些奶牛被运到美洲大陆之前,由于缺少牛奶,当地新生儿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奶牛,当时的殖民地统治者特拉华爵士甚至专门出台了一部奶牛保护法。

工业化产销使其成为“完美食物”

19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目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因此如何让城市居民喝到安全牛奶,成为许多发明家考虑的问题。

1856年,美国人吉尔·博登获得了生产炼乳的专利许可。在制造炼乳的过程中,博登发现了延长牛奶保质期的办法。比如高温煮沸可以杀死牛奶中的细菌,加糖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脱脂也有相同的作用。南北战争对延长食品保质期的需求让博登着实发了笔大财。

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1871年,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在解决葡萄酒变质问题时,发明了至今仍被广为使用的巴氏消毒法:将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葡萄酒是50摄氏度,牛奶是72~75摄氏度),可以既杀死其中的有害细菌,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有其中的有益成分和味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巴斯德,就不会有今天如此繁荣的全球乳品业市场,世界人均牛奶消费量也绝不可能达到100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