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伯,久等了!”朱钧笑着上前,拱手致歉。
刘基也笑着道:“下官不请自来,叨扰殿下了。”
“请坐!”朱钧做了个请的手势,等二人入座后,朱钧道:“不知道诚意伯这一次前来,有何指教。”
“指教谈不上,就是秋闱在即,一直不见殿下去翰林院商讨,会试是科举中最重要的一环,殿下身为主考官,意见尤为重要!”刘基顿了顿,“些许小事,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确定考题,不知殿下可想好了这考题?”
朱钧微微皱眉,说起这件事,他倒是想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大业,科举制度曾被罢黜过。
神武三年,老朱对乡试、会试的文字程式做出了规范,定下科举考试共考三场。
第一场考《四书》疑问,《四书》义、《五经》本经义各一道。
第二场试礼乐论一道,并作诏、诰、表、笺这些公文。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
等中式十日后,考生还需复试五事,分别为骑、射、书、算、律,最后的殿试考时务策论一道。
可以看出,老朱希望选拔的人才都是能文能武的全才。
不过实际选拔的士子并不都能让他满意,因此神武四年,科举制度又被罢黜,直到洪武五年,实在找不到比科举更为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又碍于百官的压力,这才下令第二年恢复科举,并颁行《科举成式》再次对科举进行严格规定。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朱钧设立大学,文凭,老朱不反对的主要原因。
当初罢黜科举制度,差点引起天下文人暴动,老朱虽然能扛事,但这天下终究尚未一统,为了防止人才外流,不得不向科举制度低头。
可以说,老朱才是反科举第一人。
而现在科举几乎专攻朱子注集版的四书五经,从其中找题目。
倒不是说朱子不好,而是如此一来,必然导致科举僵化。
想到这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