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邹衍却不曾来。
安风淡笑道:“听闻邹衍之父得知他欲拜风君为夫子,气恼中禁了他的足。”
风允闻声也不由笑出声:“罢了,若是无缘,也不强求。”
如此,在剩下的七日中,风允不断根据黎月所传来的部族消息,添补《列国志·百越》。
同时也作《列国志·大庭》与《列国志·禹越》。
而风允记录大庭来历,所见所闻后,对大庭亡国前的国情分析,并以《共戚策》作为其国策,成《大庭志·策》一卷。
又对越国尊祖,多巫,地理位置等等,集其所知晓的来历,为史;对当时的国情水患为重点,以《大禹赋》外加风允治水的过程为策,形成《禹越志·策》一卷。
如此,风允的《列国策》,也有了两国之记。
“史,后人观之,若是史成而无人观,那著书亦无用。”
风允看着流转着道韵的两卷《列国志》,其上却毫无像是创造语言之法时的异相。
这也是文道的规则。
不践行,不功成。
语言之道为百越九黎族所创,为工具。
在百越王所建的典籍宫创造,其效用立显。
与当初风允在越君宫殿前做《大禹赋》,借用越国气运彰显奇异是一样的,遂出异相。
而其异相随着百越民知晓,认同,传播后,越发强大,但之前的异相也不过影响一城之内。
只是小异相。
而这《列国志》却与当初风允作《共戚策》一般。
策成,即使再如何完美精彩,但不得其用,也不过是废言一份。
“史的部分,只需传承,由一国典藏,一国推广,就可启其异相,成为异宝,甚至是国运异宝。”
“而策的部分,则需要施展其言,在这个国家践行,方才能成。”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