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都市言情>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二百六十三章 国内最早的广告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三章 国内最早的广告歌(1 / 10)

喇叭裤、蛤蟆镜、录音机、邓丽君,这几个关键词大多被用来描写80年代前后,走在流行前沿的小青年们。

无论“她”的磁带有多难搞,也无论周围三令五申的强调,但挡不住的依然挡不住。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简简单单的“好听”两字。

国门初开,相比十多年单一重复的曲调,“丽君系列”的确属于天籁之音的存在了。

但相比丽君系列,江山则更青睐近两年刚出现的几首湾湾歌曲: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湾》、《恰似你的温柔》……

巧合的是,苏小明、朱逢博……以及刚组队的王洁实与谢莉丝,这些8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唱家,

此时,也正不停的摁着卡带录音机,对着这些亲切自然、朗朗上口的湾湾歌谣扒词扒曲呢。

一番同样的操作之后,他们才拥有了自己最初的“翻唱代表作”。

当时,内地还没有出现“流行”歌曲的磁带,即使是尚处在亏损状态的中国唱片公司,也不会替这些靡靡之音灌制唱片。

好在此时最不缺的,就是各个歌舞乐团面向人民群众的歌舞表演大会了。

这也是歌唱演员们,唯一可以向群众展示“代表作”的机会。

据之后的王洁实回忆,只要中影乐团的某场演出节目单上出现了他和谢莉丝的名字,就一定是卖得最快的那一场。

凭的,就是他俩在朋友家携手共抄的《乡间的小路》。

自打时间来到了1979年末,江山也发现了一个极有趣的现象。

在这一新老更替的时间节点,最上峰的领导似乎在寻求一种时代碰撞的平衡。

他们既允许新认知新事物的诞生,也默许老思想旧观念的批评。

相比其它行业的试地试点,现象级的碰撞在文艺届表现的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