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第四百零三章 借人头收服义渠,终会师楚国既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三章 借人头收服义渠,终会师楚国既灭(3 / 6)

几乎是一片坦途,颇有些“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

而巴蜀狭窄的那段已经早被李牧攻克,剩下的平坦部分根本挡不住赵军的脚步。

或者说秦军也没有打算要挡住。

在赵军进入巴蜀腹地的几乎同时,秦军便敏锐的捕捉到了剑阁要塞已失的可能性,而面对这样的情况,蜀地内为数不多的不到万人的秦军做出了极为明智的决定——放弃巴蜀腹地,转而在巴蜀同往关中的“狭窄”道路上进行阻击。

不得不说,这一后退决战的思路,已经是当时当刻下,留守巴蜀的秦军最好的选择了。

若是继续留在巴蜀腹地,根本无险可守,势必不是赵军优势兵力的对手,尤其是在巴蜀百姓并不十分满意秦国统治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赵军围而歼之。

如此一来,赵军变会通过巴蜀进入关中,给秦国带来深重打击。猝不及防之下,甚至咸阳也会因此丢失亦未可知!即便咸阳不丢,关中糜烂也就意味着秦国的基本盘遭遇危急。这是巴蜀留守的秦军所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所以,两害取其轻,果断撤离巴蜀腹地,堵住赵军北上的空间,如同壮士断臂一般,是秦军大胆而精明的决策。

然而这样的优秀决策,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显得那样的朴实无华,哦,或者说是——毫无作用!

因为此时的秦国,已经只剩下了关中一地,而且是处于被赵国三面包围的情境之中。一旦任何方向上完成突破,秦国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而在收到巴蜀秦军的信函之后,秦王和司马错这才终于意识到了眼前的赵军为何半个多月了都只是点到即止,更是未曾见到一个援军的到来,也才终于明白自己的大秦处于怎样的风雨飘摇之中。

虽然赵军目前仍然被堵在了函谷之外,被截断在了巴蜀之中,可是之后呢?

函谷的守军不足五万,挡在巴蜀通道的秦军更是只有不到万人,能挡住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