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从李元芳开始> 第六百一十三章 岁安书院开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三章 岁安书院开办(2 / 5)

而起,成了天下第一名刹?如今周总教头的武艺也是承袭于少林一脉呢!”

“你大可放心,入书院好好听哥哥的,说不定也能习文有成!”

李固根本不信,故作叹息道:“小的若是受文曲点化,是个读书的料子,也不至于沦落街头……小的倒是能算算账,不知林公子的书院可否有这样的机会?”

卢俊义道:“原来倒是有的,现在却是用不到你了……蒋二郎!”

蒋敬正好从御拳馆走出来,闻言看了过来,微笑道:“卢少郎,这么早啊!”

卢俊义道:“不早了!实不相瞒,我昨夜心情振奋,都未入眠,就期待着这一刻呢!”

蒋敬倒是没怎么激动,他对于开办书院其实也不看好。

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各阶层的求学需求越来越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为广大士子提供读书求学场所的机会。

社会背景是一方面,具体的推行者也功不可没,比如范仲淹,他不仅推崇古文运动,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骈文,还注重教育,走到哪儿,就到哪儿开办书院,邠州、邓州、杭州、青州、泰州等地区,都深受范仲淹办学思想的影响,这些地区也成为了后世出进士相对较多的重要地区。

正因为北宋的教育,普及到了民间,使得获取教育资源再也不是贵族官僚子弟的特权,才有了寒门子弟的屡屡及第。

但渐渐的,各地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除去早已名声在外的八大书院,剩下的有名儒坐镇,才能屹立于士林之列,才能让那些权贵富户,愿意将孩子送进去读书,并且奉上丰厚的束脩(xiu)。

送“束脩”投师的礼俗,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当时是十条腊肉,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十条腊肉,也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