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一十一章 胡虏终无百年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一章 胡虏终无百年运(2 / 7)

氏政权共计两百四十七年)显然比赵宋王朝更有韧性。

李乾顺明知打不过同军也坚决不降,不仅源于党项李氏骨子里的桀骜难训,更在于“地方万里”的夏国就是一块没什么肉的硬骨头。

辽阔的疆域、稀缺的人口、落后的生产方式、野蛮的文化等等,都使得外来征服者很难在夏地建立长期稳固的统治。

大同帝国可以打败夏国,却别想轻易收服夏人。

夏国只要不放弃,就有翻盘的机会。

不过,站在敌对一方,具体指挥此战的同军统帅牛皋则有不同见解:

夏国统治者多年来穷兵黩武,对内压榨、对外掠夺的凶残都远超同时代的其他政权。

其上层欠下的累累血债迟早要还,对他们来说,坚持下去也许还有活命的希望,一旦放弃,就可能遭到无情清算。

事实上,大同在新占领地区展开的社会改革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相比于宋、辽、高丽等国的百姓,夏人的“戾气”更重,更难被“驯服”。

但其国的底层百姓只要被发动起来,就更“忠诚”,也更热衷清算曾经残酷压榨自己的各类贵人——并不限于党项族。

这使得大同对夏国的消化相对来说更加简单粗暴,效果显现也更快。

这些底层夏人一旦沾染了贵人的鲜血,通常会变成最坚定拥护新官府统治的兵卒或共建会基层骨干。

任何事务都有一体两面,简单粗暴见效快的社会改革自然也有相当大的副作用。

在一系列的清算中,夏国的“传统文化”遭受了沉重打击,更将部分原本可以争取的摇摆势力推到了大同的对立面。

其实,早在伐夏之战开启前,大同朝廷就专门研究了夏国的改造计划。

同对待辽、宋、高丽内部的既得利益者一样,胸怀天下的正乾皇帝并没有想过要对夏人赶尽杀绝——因为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夏国百姓,无论番、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