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最盛时,曾号称“甲兵五十万”。
但要看一个政权的军事实力,不能只看其能够动员的兵力多寡。
若是这样,人口数十倍于夏国的赵宋早就该一统天下了。
夏国境内沙漠高山占去大半,剩余的土地本就很少,其中还只有少部分能用于农耕,大部分只能采用于效率相对低下的畜牧。
土地不适宜农业生产,出产太少,养活的人口就有限。
离开了土地出产和人口基数,兵士、甲械、战马等战略资源只能是无根之木。
不考虑国家持续发展的“十丁取九”极限征召,鼎盛时期的夏国遭遇危机时确实可以征发“五十万”大军。
但这五十万中真正的“甲兵”只占其中的小部分,其余大部分都是甲械不全,训练程度低下,基本不能用于攻坚作战的辅兵。
由于大宋王朝近几十年来对夏国多次征伐持续放血,后者的国力已经大为缩水。
夏国如今的人口满打满算也就两百来万,再怎么极限征召,又能征多少兵?
所以,大同帝国战部在指定伐夏战略时,就没有考虑趁其不备、直捣兴庆府之类的“奇策”,就是堂堂正正的国力碾压。
此战,同军先是以重兵屯驻陕西路威胁夏国正面,使其主力不敢轻动。
再以偏师自北至南多点突破,以牵制大量夏国辅兵和少量精锐;
最后,主力才由陕西路展开进攻。
为了打好这一仗,大同帝国前后准备了近一年时间,仅正面战场,就调动连第二、第三和第四共三个军和羁縻游牧武装超过十万人,正可谓牛刀杀鸡。
同军在大战略上虽然分出主力和偏师,但在具体战场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偏师。
任何一部,都能硬撼至少数量两倍于己的夏军精锐。
面对大同帝国的国力碾压,夏国主持防守的晋王李察哥手握着最重要的五万可机动精锐兵马,也只能步步后退,不敢与同军硬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