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三十三章 社稷之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三章 社稷之臣(6 / 7)

自己好处的皇太子打生打死。

灵武之事,乃形势如此,不得不发。

双方各取所需,正是“不建号不足以复邦”。

大宋如今的形势比起大唐当年更加危急,而朝中文武也尽皆人心惶惶。

教主道君皇帝一旦离京,不愿投降大同的诸臣为了自己的付出有价值,也会想办法拥立皇太子即位,赵桓若是聪明,就会“顺天应人”。

所谓“建号之议却不出于明皇,后世惜之”,纯粹就是鬼扯。

莫说李纲嘴中的“后世”,就是大唐还没有灭亡时,很多人对唐玄宗的评论便是“一代明君,可惜死得太晚”,根本就没人“惜之”。

唐肃宗虽在灵武篡位,却主动担起了复国的重任,不仅没有遭到臣子们的谴责,还获得了各地军民的支持,并成功平灭了叛乱。

反倒是李隆基虽然因为儿子夺位被迫做了太上皇,却也免去了做亡国之君的屈辱,还得了“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的美谥。

李纲此时引用这个典故,就是明确告诉吴敏既然教主道君皇帝要跑路,那就别怪臣子们拥立他的儿子做皇帝。

若是教主道君皇帝同意,赶紧让位,然后该干嘛干嘛,还能落个好名声;

若是不同意,则所谓的“后世惜之”之语,就要落在其人身上了。

很明显,李纲就是第一个跳出来逼迫教主道君皇帝退位的人,而这个时候能向天子进言的给事中吴敏,则是李纲选定了要刺向天子的尖刀。

“伯纪,兹事——”

见吴敏话中有犹豫之意,李纲上前一步,梗着脖子道:

“你不敢?那好,现在就绑了我进宫见天子吧!”

吴敏也知此事非同小可,一旦说出来就没有回头路,只能长叹一声。

“嗐!伯纪你这又是何苦呢,我听你的还不行么?”

事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