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二十九章 大宋的底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大宋的底蕴(3 / 7)

战报传至临安,这些年饱受同军惊吓的教主道君皇帝大惊,却没有失措。

其人并不清楚京东西路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却知道大宋军队虽多却都打不了硬仗,全靠人多壮胆。

结果便是年年都在征兵,处处都要用兵,处处都没兵可用。

朝廷若要增援并保住京东西路,临安所在的京西南路就必然要抽调大量兵马。

当前形势下,如何能轻易冒这个风险?

因而,赵佶并没有响应苏迟的请求,迟迟不肯向京东西路派出援军。

幸好天佑大宋,同军拿下袭庆府后并没有趁势席卷京东西路,给了宋军喘息之机。

随着京东西路的情报不断汇总到临安,袭庆府沦陷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

主要原因固然是府中文武战而不备,军心士气极低,直接原因却是仙源县的突发动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于之后才开进袭庆府的同军,只是平白捡了漏而已,同宋两军实际并没有交战,大同应该也没有料到宋军会如此“主动”。

证据便是同军拿下袭庆府后并没有顺势驱赶溃兵进入济州,也就是说大同会不会就此发动攻宋之战尚且两说。

大宋若是反应过激,不等大同来攻便调动大军于两国边境,会不会授人以柄,给大同送上入侵自己的借口?

而且,同宋两国的边境线过于漫长,大宋又完全陷入战略被动。

从河东到京东,从淮南到江南,处处都可能是同军突破的方向。

对军力孱弱的大宋来说,处处设防便是处处都防不住,没有摸清同军真正的目标前,确实不宜盲目调整防务。

过去的几年里,同宋两军数次爆发大战,宋军都是输在被同军牵着鼻子来回奔波上,将士们对和同军进行运动战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朝廷此时若仓促调集大军增援京东西路,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