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三章 大计需百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大计需百年(1 / 7)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李隆基动用帝国的战备通信力量狂奔万里,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宠妃满足口腹之欲,这种事无论放在那个朝代,都是昏君所为。

但若是有了直通南北的铁路,以及能够昼夜快速行驶的轨道车,只要舍得花钱,即便身处长安,很多人也能吃得上这种在岭南并不稀罕的水果。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不是没人愿意买这些生活必需品,而是受制于落后的道路和运输手段,导致远距离商业行为的成本过高,甚至超过一定距离就会变得无利可图。

更加快速高效的运输手段,不仅意味着更小的物流成本和更大的盈利空间,还意味着原本很多没法做的生意变得可以做。

因此,柴进透过铁轨的大规模运用敏锐发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

但对大同帝国的缔造者徐泽来说,兴商仅是铁路诸多用途中的一个而已。

大一统王朝中央对地方的掌控也如同“贩樵”“贩籴”一样,超过了一定的距离,掌控力就会锐减。

这一点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是批量培养出有理想有操守的官僚管理边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一个帝国的疆域大到从首都到边疆信使来回都需要月余的时间,大军的调动更是以“年”作为计时单位,那帝国打下再大的疆域也没办法有效治理。

庞大的国土和落后的道路交通条件相互影响,便是令人绝望的边疆行政效率。

若是边疆发生了叛乱,等滞后年余时间的朝廷大军赶到,黄花菜都凉了。

就算这次能平定,下次呢?

此处的动乱解决了,彼处的呢?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分封或安排全权总督包税,徐泽想不出更好的治理办法。

就算共建会的基层组织在这么遥远的疆域,也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