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金夏三国的荆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金夏三国的荆州(2 / 7)

情难自已糊弄过去。

但此事终究做得太粗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跟上御驾的不少臣子从此便跟天祚皇帝有了隔阂,相互猜忌之下,耶律延禧的日子更加难过。

之后的一旬时间里,每日都有人来投靠皇帝,又有人偷偷掉队逃跑,并最终稳定在了三千人左右。

眼见人数已经差不多了,天祚帝便带着队伍进行了数次转移,越走越向西行,并进入了天德军境内。

天德军在西京道最西面,再向西渡过黄河便是夏国的领土。

一些臣子隐约猜到了皇帝的想法,开始以各种理由磨蹭,不愿跟着皇帝继续向西。

果不其然,五月初三,夏国王李乾顺派军队渡河,以接天祚帝巡幸本国。

耶律延禧本想就此跟着夏军走,却困于众臣阻扰而不得行。

其人只能留下来,与臣子们逐人谈心,封官许愿,好话说了一大堆,收效却甚微。

这个时候,便能看出皇帝与臣子的立场有多大差别了。

天祚帝即便兵败去了夏国,还能继续衣食无忧做个安乐公,就算日后失去了利用价值被遣送回来让金军抓住,日子也不会差上多少。

但绝大部分随行的臣子却享受不到这待遇,他们的希望与仇恨、声望与利益,都与这片叫做“大辽”的土地深深捆绑在了一起。

只要还在大辽境内,他们就还有报仇雪恨一展终身抱负的机会。

可若是去了夏国仰人鼻息,他们是夏人,还是大辽之臣?

就算能够忍受这寄人篱下的生活,此生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

大辽如此辽阔,皇帝若有意振作驱逐金人,又何须逃到他国避乱?

若失去了斗志,只想做个安乐公,又何必搭上他们这些臣子?

如此,辽国君臣的利益角逐陷入僵局,磨蹭了整整五日,始终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