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九十二章 瞒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 瞒天(4 / 5)

年五十有四,比蔡京小了整整十五岁,但身体极差。

才坐一会,就满头虚汗,只在郑居中发言后,说了三字“臣附议”。

此人能让赵佶记住,是当年蔡王府狱扩大化,涉案人犯不断攀咬,越抓越多,已经刹不住车了。

刘正夫入对,徐引“尺布斗粟”之谣以对(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替天子找到台阶解了围,于是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

赵佶乃谓刘正夫曰:“兄弟之间,人所难言,卿独能及此,后必为公辅”。

实际上,此人并非什么道德君子,恰恰相反,也是个迎时上下,持禄养权之人。

蔡京出相后,刘正夫“欲附翼之”,多次跪舔。

老蔡罢相后,刘正夫又和郑居中暗中助其复相。

因其人与蔡京极其厌恶的刘逵走得极近,使得蔡太师虽赖其助,亦恶之。

但正是因为这点,才让皇帝决定任其为相。

见刘正夫身体确实不适,赵佶赶紧遣人送他回家。

知枢密院事邓洵武见郑居中和刘正夫都坚定倒蔡,皇帝却不表态。

自己不能再附议了,但又不想明确支持蔡京。

乃只论事,不论人。

先说此事终究只是徐泽一面之词,难免失于片面,

最好等其余当事人奏章送到,搞清楚状况,再做讨论。

而且,夏人刚陷泾原路靖夏城,

西军正在全力应对夏国,暂时难以调动大军。

这点正是赵佶担心的。

徐泽是诡计多端还能打硬仗的战将,其部又是经过平夷之战的强军。

真要是逼反了他,极有可能致京东两路糜烂。

稍有不慎,京畿也会动荡。

在没有把握拿下此獠之前,喊打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