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馆长和李馆长两个人在对话的时候,向南正将盒子里的青铜剑碎片拿在手中仔细观察,再加上两人后面的几句话的声音很小,他根本就没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
此刻,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青铜器修复界里的一句俗话:“三代鼎彝([yi])容易补,战汉兵刃不好修。”
估计有读者看到这里就有疑问了,鼎彝这一类的大件青铜器,不是应该更难修复吗?怎么反而是兵刃这些小件青铜器不好修复呢?
实际上,大件的诸如钟、鼎、錞([chun],一种军乐器),因为其胎壁比较厚,残缺面积也比较大,因此,除了錾刻纹饰之外,其他的修复过程并不需要十分精细,因此,相对来说,这些青铜器物比较容易修复。
而兵刃类的青铜器,虽然形制各异,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病害,通体矿化严重,锋刃呈现出锯齿状缺损,上手就掉渣。
所谓的掉渣,指的就是因为严重矿化而导致的,面积特别细小的碎片脱落。
兵刃类青铜器难修复,难就难在掉渣的回贴,以及锋刃锯齿状残缺的修补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小了。
不仅回贴的掉渣十分细小,锋刃残缺的配补材料也非常小,手捏不住,用镊子夹又没有手感,十分影响粘接效果。
向南曾经在看丁春城老爷子送给他的青铜器修复视频时,丁春城老爷子在修复青铜兵刃时,每次都眼睛瞪得老大,而且还憋得老脸通红。
他不敢呼气呀,生怕呼出一口气,就把那些需要回贴的小碎片给吹跑了。
因此,老爷子只能屏住呼吸,脸不憋红了才怪呢。
锋刃的补缺不仅粘接难,打磨更难,用力小了没效果,用力大了配补材料容易掉。
总之,如果想要磨炼一个人的心性,让他来学习修复青铜兵刃绝对错不了,如果他能坚持修复好三五件青铜兵刃,不说泰山崩于前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