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第一片药和第二片药(4 / 5)

可问题来了。

临床实验无效。

又经过反复研究,发现缓激肽只在蛇毒中才能稳定存在,而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极短,仅几分钟便会完全分解。

因此,席尔瓦的研究团队猜测……

在蛇毒当中,还可能存在一种稳定缓激肽的物质!

于是,他的团队开始了漫长的研究。

进展缓慢到令人崩溃。

一转眼,17年又过去了。

直到1965年,他们才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成功提炼出了这种物质,命名为缓激肽增强因子。

3年的临床实验成功了,可问题依然巨大。

用蛇毒来治疗高血压,毒副作用一箩筐。

但这一发现,仍然震惊了世界。

1968年,传奇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时任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药理学教授,约翰·罗伯特·范恩教授,针对这一药物发起了一项跨国学术会议。

集结了数十位医学专家,在米国医药巨头施贵宝制药公司的资助下,开展了ace抑制剂的研发。

一转眼,13年又过去了。

直到1981年,总投入高达30亿美元,这款名为托卡普利的降压药,才得以在米国成功上市。

上市第一年,成为全米国第一款年销售突破10亿美元的药物。

但它的毒副作用依然很大,缓激肽会停留在肺部,服用者会产生剧烈咳嗽。

之后米国另一医药巨头默沙东,接过了第二棒,解决了毒副作用的难题,于89年全球上市,更名为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上市第一年,便成为第二款年销售突破10亿美元的药物。

研究过程艰苦卓绝。

而最终的合成路径却并不复杂。

蛇毒早被替代,乙氧羰基,丙酰胺,苯丙基几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