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乱世栋梁> 第二十五章 善意,恶意(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 善意,恶意(续)(4 / 5)

的作用类似于最低门槛,目的是初步筛选具备参加考试资格的读书人,免得那些连字都认不全的人也参加考试、滥竽充数。

第二级是“州试”,通过“乡试”的考生,可以到州治参加考试,州试上榜后,等同于具备国子学学生的水准。

第三级是“省试”,通过“州试”的考生,到京城(或行在),参加尚书省主持的考试,这场考试,就等同于梁国时国子学的考试。

在省试考试中上榜者,就能入仕,无论士、庶,起家流内官。

仅仅这两个消息,就能让无数人激动万分:凭学问,通过考试入仕,起家流内官,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的。

虽然,之前梁国的国子学也有考试入仕制度,但想要获得入国子学读书资格、成为国子生,这可不容易。

而且,国子学的考试,其实黑幕重重,颜之推当年求学时,就知道国子学考试有替考的存在。

许多士族子弟成了国子生后,不学无术,到考试时作弊,也能榜上有名,顺利入仕。

所以,这样的考试制度本身没错,但因为实施起来问题太多,所以并不公平,完全扭曲了考试选拔人才的初衷。

现在,新朝建立,要实行的“科举考试”,特点是放低考试选拔的“准考”门槛,并实行士、庶两榜。

但最关键的还是考试能公平公正举行,且必须有较为统一的“教材”和学习资料。

所以,朝廷朝廷召集大量经学名家,对各经学典籍进行“定稿”。

定稿后的典籍,经过印刷作场排版、印刷出样书,样书就要由校书局来校对。

所以,校书局的工作愈发繁忙,合格的校书人员根本就不够。

颜之推吃完饭,却不打算午憩,坐回书案旁,翻看着一本样书。

看着看着,想到时局。

改朝换代,前朝功臣李笠,变成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