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科幻灵异>厌魅·附体之物> 导读 以恐惧为名 ——以"厌魅"为起点的三津田信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导读 以恐惧为名 ——以"厌魅"为起点的三津田信三(3 / 4)

统与现代的接轨;对后者而言,则必须要在时空上都远离当下,才有可能创造出理性无法全面笼罩之境。

只有理性之光照不到的地方,才有恐惧。

那时没有王,人人任意而行

但对作者或读者而言,仅仅是远离这个科学统治一切没有任何神圣存在可能的当下,是不足以召唤恐惧的,毕竟在这个打开电视就会有滔滔的鲜血流淌出来的时代,任何用文字构筑出的恐怖形式,都欠缺了直接震撼读者感官的力道,费尽心力编织的恐怖书写,最后可能只是徒劳而已。另一方面,推理小说的入口处即已标示着“理性”两个字,一个作家如何在宣称自己写的是推理小说的同时,还可以将恐怖小说这种纯然诉诸于感性的文类引渡进来?

在我的想像中,或许三津田信三为了克服这些质疑,于是他努力追溯了恐怖小说与推理小说的传统,从而绕过巨大的文类分水岭,抵达那个还没有分别的时代,也就是哥德小说的盛世。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哥德小说相当难被定义,除了当时的读者还不习惯为小说分类这件事之外,它也是多种类型小说的起源,这包括了恐怖小说、罗曼史、推理小说(如果你采用Brian Aldiss的观点,那还可以把科幻小说给算进来),这种同时具备重层特色的文类,的确可以为恐怖小说与推理小说的结合找到一条出路。

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西方人会借用日记、书信、便条等形式来构成小说的基本形式,那是因为他们还在练习“虚构”,所以仍然需要赋予“虚构”的文字一个实存的形象。而在三津田的小说中,他也借用了这种手法,将真实性放回到小说里面,靠着叙事者的跳跃,作者将恐怖埋藏在叙事的缝隙中,并勾引出读者的想像力予以填充。而在这样召唤恐怖之后,主观视点的介入则为恐怖小说的形式找到了一条生路,这无涉于作者或读者相不相信超自然的存在,而是只要叙事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