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死亡请柬(1 / 4)

1943年上半年,忧郁和伤感像是蘸了水的藤鞭,在山本五十六的身上留下了一条又一条血痕。他在年初给友人的信件中写道:“开战以来,阵亡将士已近15000人,实在令人悲伤、慨叹。”

属于山本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自中途岛一战后,山本必须面对的,已经是“兵戈声声一年去,阵亡将士若云消”的境况。与损兵折将对应的,则是败仗连连。撤出瓜岛后,山本一度想保存实力,避免立即决战,但俾斯麦海战迎来了第二个“中途岛”。

单就人员损失而言,日军在俾斯麦海战中的损失就超过了所罗门海战中的任何一次,而八艘运输舰无一存活的残酷现实,也表明大规模运输船队补给的方式在新几内亚再不可行。拉包尔方面只能改成小规模的“东京快车”,即用高速驱逐舰、潜艇、机动驳船等工具来运送补给。

这一情景,与瓜岛战役进入中晚期阶段时几乎一模一样,山本深感震惊。当时军令部主张打持久战,继续固守防线,但山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现在不预先给予大打击,就没有机会挽回了。”

山本对美国战争潜力的认识太深刻了,他知道,在美军加速北进,局面持续恶化的严峻形势下,日本如果再坐等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条。

4月3日,山本打破开战以来主帅身居后方的惯例,亲临拉包尔航空基地,发起“伊代号作战”。

“伊代号作战”是一次大规模的空中反击战。山本从各航战部队抽调飞机160架,加上海军岸基飞机190架,编成了一个飞行集团。就飞机数量而言,这个飞行集团既赶不上偷袭珍珠港时期的南云机动部队,也不及菲律宾、马来战役时期的基地航空兵,更不用提作战水平了——一名飞行员因为技术不熟练,竟然刚起飞就掉了下来。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在流年不利的背景下,就算把整个日本海军的力量都握一起挤干水分,能剩下的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