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上只有30亩。
“锺”是容量单位,可容130公升,能装稻谷80公斤,20锺即1600公斤。
30亩耕地总共产出1600公斤,平均亩产53公斤。
这差不多就是战国时期的平均值。
而除了管子外,嵇康《养生论》则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
“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也就是说一亩地如果能收10斛粮,那就属于高产了。
魏晋的亩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大,大约一亩半等于现在一市亩。
当时一亩收10斛,等于一市亩收15斛。
当时15斛是多少呢?——折合现在150公升,能装稻90公斤。
也就是说,魏晋时期的高产田可以做到亩产90公斤。
再往后便不再详尽叙述,直接以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为例,纪录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明朝亩产333公斤;
清朝亩产278公斤。
当然了。
每个朝代主要的粮食并不一定是水稻,因此精准到水稻品种的产量方面肯定是有误差的。
但这种对比本身就没指望去对着个位数比较,直接对比百位数这个量级就足够了。
如果说大莫界民生基础对标的是秦汉时期,那么其粮食水平可能只能达到春秋时期的水准。
至于现今本土的粮食产量,那就更恐怖了。
那种超级杂交水稻属于储备粮可以先不做比较,哪怕仅仅是普通的高产食用水稻,亩产也能随便达到800-1000公斤。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本土产量,可以达到40亩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