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用好此人(3 / 4)

封来信。郭嵩焘劝他说,你“崛起草茅”,现在的根基还很浅,必然须由贵人相助。试问今日之天下,舍曾公(曾国藩)之外,你还能依靠谁呢?就算原来与曾公之间有过不愉快,你仍要赖之以立功名,所以还是去投曾公为好。

郭嵩焘的信可谓来得恰逢其时,李鸿章读后怦然心动,于是便趁着湘军收复安庆的这样一个机会,写信向老师致贺。虽然他在贺信中并没有明言想回归湘军大营,但其心情和愿望已是跃然纸上。

说实在的,李鸿章当初离开祁门大营,确实让曾国藩很伤心很失望。那是他最艰难的时候,身边多一个得意门生和幕僚的支持,就意味着多一份力量。以后当听到有人说李鸿章才气无双时,他总是叹息着说:“此君难与共患难耳!”

是胡林翼的及时来信提醒了曾国藩,曾国藩自己也认为李鸿章“才大心细,劲气内敛”,乃未来不可多得的将才。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延续,他的气也慢慢消了下去。毕竟李鸿章主要还是为了替李元度仗义执言,而不是因贪生怕死借故逃离,再者说,李鸿章当时只是一个既无官职在身又无兵权的幕僚,即便没有师生争吵的这件事,老母寄居于邻省,提出辞职回家奉养母亲,难道不行?

曾国藩一向非常珍视与朋友弟子的友情,他不是一个耿耿于怀的人,同时自胡林翼去世之后,他也深知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所以更有一种视才如命的紧迫感。看到李鸿章的信后,他即亲自复书一封:“若在江西无事,可即前来。”李鸿章等的就是曾国藩的这句话,当下便从江西来到安庆,曾国藩不仅重新邀其入幕,而且待他比从前还要好,凡军政要务,都要与他进行筹商。

有人爆料说,其实曾国藩当时是这么回复李鸿章的:“足下的行踪也太让人捉摸不定了,以前祁门危急的时候你走了,现在安庆这么安全,你为什么不来?”这种说法可能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即就算让你回来,但抓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