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功亏一篑(2 / 3)

后期的主要统兵将领,洪仁玕、林绍璋最不受湘军重视。洪仁玕虽贵为天国军师,但缺乏实战经验。林绍璋本非大将之才,早期湘军曾靠着被称为“初兴第一奇捷”的湘潭战役翻身,林绍璋在那场战役中出尽了洋相。

吴如孝倒是一员勇将,然而官阶太低,没有发言权,结果是三个臭皮匠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多隆阿拿捏起来简直是轻轻巧巧——先以疲劳困乏的兵勇示弱,将太平军诱至桐城南四十多里处的新安渡,然后予以一顿猛击。太平军大败,被迫退回桐城。

两天后,堵王黄文金率七千人自芜湖北渡,会合林绍璋等人及两万捻军,与多隆阿再战于新安渡。黄文金的军事才能跟李世贤、杨辅清是一拨的,在太平军将领中处于中上水平,但连他也不是多隆阿的对手,援兵再次落败。

安庆战役打得如火如荼,多隆阿也已经两度出手,曾国藩却始终没有令鲍超北渡。除了皖南尚未脱离危急状况,需鲍超一军稳定人心外,曾国藩更多的考虑是鲍超要么不北上,一旦北上就要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和效果。

鲍超虽然归曾国藩节制的时间不长,但曾国藩对他的特点已然了如指掌。根据他的观察,鲍超及其霆军固然优点很多,可称得上是皖南湘军的镇山法宝,然而也有沉不住气这一缺点,即所谓“少一静字”。

陈玉成此次急于速战速决,如果提前将鲍超派到安庆,反而更容易激发起陈玉成的斗志,一上来必然是拼命死战,由于太平军锐气尚在,胜负委实难料。可要是晚一点派出鲍超,安庆外围仅有多隆阿,曾国荃又是陈玉成以前没打过交道的,他就可能生出轻敌懈怠之心,便于而后鲍超、多隆阿进行夹击。

原先曾国藩预计曾国荃只需“稳守数日”,因为太平军援兵赶到等突发情况,变成了“坚守半月待援”,但不管安庆战场的局势如何惊心动魄,曾国藩始终没有轻易遣出鲍超。

1861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