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 想不打败仗都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想不打败仗都难(2 / 3)

好给他蹚了雷,让他验证了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法军的进攻也吸引了守军正面的火力,格兰特抓住机会,指挥英军凫水由苇塘抄袭守军侧背。守军腹背受敌,不得不由塘沽退至大沽口北岸,转而协同防守北岸炮台。

第三次大沽口战役前,僧格林沁曾夸下海口:“即使该夷(英法联军)舍命报复,现在营垒倍厚加高,密布大炮,各营官兵无不奋勇,足资抵御。”如今随着塘沽沦陷,大沽岌岌可危,僧格林沁的保证不攻自破,他本人也备受外界质疑。

有人分析僧格林沁致败之因,说他和古代的屈瑕很像。屈瑕是诗人屈原的祖先,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一员大将。他仗着以石击卵的优势打了一场胜仗,之后便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最终导致全军落败。

论者以为,僧格林沁最初系以击败太平天国北伐军扬名,但那场仗出力最多的其实是胜保。言外之意,僧格林沁和屈瑕一样,不过因人成事,却把自己真当成了武圣关公,骄矜如此,想不打败仗都难。

僧格林沁此次刚愎自用,因骄落败,这一点自然没有错,可要以此否定僧格林沁亦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若论军事才能,僧王实非胜保等其他北方将领所能及,且不说他是击败北伐军一役的首功之臣,胜保不过一配角罢了,仅就保卫京津而言,这一重责也非其莫属。

作为对手,英法联军的评价或许更能说明问题,他们称僧格林沁所部为“帝国(指清帝国)的最好军队”,说僧格林沁及其所部就算在落败和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还想抵抗,并寸步不让地保卫领土”。

咸丰对此心知肚明。闻听大沽炮台处于危急状况,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追究僧格林沁的责任,而是考虑无论如何要保住僧格林沁,避免其走屈瑕的路——屈瑕败北后,自感无面目见君王和父老,乃自尽身亡。

1860年8月15日,也即塘沽沦陷的当天,咸丰给僧格林沁发去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