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 未必不可以挽回大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未必不可以挽回大局(2 / 3)

稍加分析即可看出,随着江浙吴会财赋之区落入太平天国之手,太平军的实力将得到极大增强,同时江浙虽还有一些残存的绿营部队,但他们自保尚且困难,更别说对天京构成威胁了。如此,陈玉成、李秀成已无后顾之忧,可倾全力西向,进窥安徽、江西与两湖。

曾国藩一边将相关消息发往英山,传报胡林翼,一边与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紧急商谈时局。几天后,胡林翼赶到宿松,白天吊唁和缅怀老友,晚上便与曾左李彻夜热议,以为大局寻找补救之法。后人谈到中兴豪杰,总是以“曾胡左李”并称,他们四人会聚一堂的机会少之又少,宿松之会当得是一场难得的英雄会。

在对大局的判断上,大家都觉得不容乐观。胡林翼哀叹东南局势难以挽救,国力已竭,天下之祸到了极点,“伤哉!”尽管如此,几个人仍相互勉励:“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曾国藩素以坚忍不拔著称,他更下结论:“此贼(太平军)断然难成正果。我辈如果能同心协力,愈加勤勉,未必不可以挽回大局。”

为什么下游战局会沦落至此?撇开不中用的绿营不谈,仅从战略角度来说,是因为清军近未打破镇江、瓜洲掎角之势,远未肃清长江上游,在这种情况下,光围困南京难以置太平天国于死地,反过来自身实力却不断受到消耗,一旦战术上再出现分兵等错误,就只有被击溃的份了。

过去的战争经验也充分证明,欲平江南之乱,必据上游之势,高层建瓴,才能成功。江南大营正是因未据上游而失败的,胡林翼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扼贼(太平军)之咽喉,金陵难以收复。”四人最终得出结论,必须继续坚持既有战略不动摇,以收拊背扼喉之效。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左宗棠在江南大营的崩溃中也看到了新的希望,他说:“这是不是天意有转机的征兆呢?”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左宗棠答道:“江南大营兵疲将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