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科幻灵异>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1 / 14)

拿到15%的效率数据后,许秋开始规划接下来叠层器件的优化方向。

当下的最优体系中,底电池的有效层是三元j4:pcbm:idic-4f体系,顶电池的有效层是二元pce10:ieico-4f体系。

考虑到y系列受体在叠层器件上的折戟沉沙,许秋也在思考,idic-4f是不是同样也有些过于完美,从而挤压了顶电池的空间,降低了整个叠层器件的上限。

毕竟,当初对用于叠层器件的有效层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的时候,之所以选择idic-4f体系,主要也是因为它的效率足够高。

而在后来的摸索过程中,许秋对于有效层材料的改变并不大,一直沿用着idic-4f体系。

除了用三元策略引入了pcbm外,基本上主要都是在做传输层相关的优化,尽可能的降低光损失,提高电荷传输效果等等。

也因此,现阶段在加工工艺方面的优化,可以说是比较完备了。

想要进一步突破,多半还是需要基于对有效层材料的合理选择。

于是,许秋做出决定,把叠层器件的优化重心,再次转移到对材料选择上。

一方面,在选择顶电池、底电池材料的时候,考虑的层面可以更加宽广一些,不以二元体系的初始效率为主要参考标准。

而是主要考虑光吸收方面的适配,让顶电池和底电池可以做到各司其职,顶电池主要吸收短波长的光,底电池主要吸收长波长的光。

另一方面,许秋打算拓宽材料方面的选择范围,面向整个有机光伏领域,而非仅限于自己团队开发出来的材料。

随着itic被开发出来,近半年来其他课题组也开发出不少优秀的给、受体材料,如果合适的话,同样可以直接拿来用。

尤其是关于底电池的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的选择上,许秋对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