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青年、兼文化人的欢迎态度,县里特别批下来了一大批粮食,作为知青的口粮。
而且这个政策,会持续不止一年。
所以前面也提到过,有些村民因为大队决定给知青们单独建立知青点,而感觉十分不爽——倘若让知青住到个人家里,多少也能刮连点油水啊!
既然县里、公社,都明确地表达了欢迎的态度,那么杨树沟村生产大队,当然不能落后。
宋三斗跟几个大队干部开了个小会,商量了一下,决定从两件事入手。
其一就是给知青点的建筑升升级。
当然,地窨子还是地窨子,只是外围的栅栏加固了一遍,而且地窨子上的棚顶上苫的茅草和堆的黑土,都又给补了一遍。
其二就是考虑到知青们初来乍到,很大可能会不适应用东北这嘎达的土灶,而知青们从家里带出来的干粮,又肯定支撑不了多久。
村里就决定,要先垫付一小部分粮食,让老姜家和老何家的巧手媳妇儿们,做成耐储存的干粮,等知青到了就给他们按人头发下去,好让知青们有个缓冲和适应的时间。
何家那边准备的是些啥,就不清楚了。
姜家这边做的贴饼子、窝窝头、野菜团子、三合面萝卜丝饼、黑面馒头、苏子叶饽饽什么的,全都摊开在案板上。
左一摊右一摊地,摆着放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直到晾干了水汽,才分门别类地、一样一样都装进了布口袋里。
姜家人其实也用粗粮替换了一部分细粮出来,但是姜家人到底还是比较有良心,替换的部分并不算太多。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干粮的成品,形状规整、大小一致、模样精细,口感又都很好吃。
让大家伙儿看了,只会觉得姜家人的活儿干得漂亮,而压根儿不会去仔细计算,姜家人到底替换了多少粮食出来。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