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其他综合>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330章 坠子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0章 坠子书(1 / 4)

各供销社都托她帮忙订货,先是县里,接着是临水地区,外地区她的同学也找来了,而且订货量越来越大。

这本来是好事,可当他们提出赊销的要求时,引起的悠悠的注意,这可是大事,八十年代中后期,多少国营企业就是因为三角债破产倒闭

悠悠把其中的厉害关系告诉了姥姥,姥姥又转告给胜男舅妈。于是,新的制度形成了,不论货物多少,一律现款提货。

进入7月,韩屯村的五百多亩簸箕柳,让石庙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买走了。当然,得他们自己收割。

韩屯村只是收割了生产堤上的条子,村里五十岁以上的男劳力,晚上还是集中在地窨子里干条编,每天晚上都熬到十点多。

上了年纪的妇女,帮着服装厂打零工,这个活计比干条编挣钱。就连十多岁的女孩,晚上写完作业,也帮着订纽扣,剪线头。

今年“三夏”过后,村里来了两个瞎子说书,他们是梅庄村的两个瞎子艺人,说的是这里的传统曲目坠子书。由于说书的艺人大部分都是盲人,人们习惯的说法就是瞎子说书。

他们是两口子,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因天生的双目失明,从小就拜师学坠子书,文革以前虽然辛苦,收入还可以,起码生活没问题。

文革开始,老的坠子书被列为“四旧”,又没有新的唱本,他们俩就待在家中,尽管有队里的补助,生活也相当的艰难。

79年改革开放,收音机里开始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现在,农村里有收音机的较少,一般人还听不到。

不过,说书的闻音知信,农村说坠子书的开始了。他俩把孩子交给家里人,就开始到处流荡着说书。

瞎子说书在农村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直到八十年代末,农村别说电视了,就是收音机也很少,娱乐生活极度匮乏。

按照农村的惯例,说书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