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儒神在上> 第148章义之文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8章义之文胆(2 / 6)

创造,但为什么提到孟子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义之道呢?

而儒家也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典故?

这是因为,孟子将义之道发扬,让义之道拔高到了五常之一。

当苏毅开始领悟义之道的时候,苏毅忽然发现,他出现在了一座神秘的世界之中,这是一座殿宇,殿宇之中有无数的书籍,而在对面,则是盘膝坐着一名儒服男子。

那儒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苏毅看到的儒门先贤显影。

儒门先贤显影,为苏毅讲解义之道。

首先从道德这一方面来讲解义之道。

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管子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环绕“义”的概念作了交集。

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

半圣朱熹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

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由此可知,儒家强调主体性与实践性,只强调理论或者只实践显然都不可取,需要结合起来。

所以义既内敛为行为主体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播种下道德文明的基因,又外化为主体行为的品格,把义由抽象的价值准则贯穿到日常生活和个人行为之中,拓展了伦理道德实践的空间。

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身的价值取向,更是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半圣子贡曾经说道:“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

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

这是告诉人们,所有道德行为都源自于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