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说是自有科举考试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届,大明历次科举会试,最终能成为进士的举子平均比例大概二十三四左右,然而这一次人数增加的四五倍,录取为进士的人数也比往年高了三四倍,但按照比例来算实际上还不到往年平均比例的一半,因为科举新规对于士子来说是难了还是易了,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另外按照往年大明不成文的内阁制度,官场中人想要进入内阁的途径其实很窄,入翰林成为庶吉士更是第一标准,但想要入翰林何其之难,三甲同进士基本没戏,二甲排名五十以后的机会同样不大,唯有头甲才算是拿到了入翰林的通行证,也差不多相当于拿到了进入内阁的资格证。
所以大明历史上很多一二品大员,官尊位显,却连内阁的门槛都摸不到,朱慈炯当初钦点张煌言入翰林的用意就是打算有一天提拔张煌言入内阁,不过自从内阁推选制诞生以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名三品以上官员都具备被推举的资格,当然最终能被天子看中的名额只有三十人,但即便只有三十人,翰林也已经不是入阁的前决条件,这对于那些想入中枢理天下政的高品官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福音。
但不管制度规则怎么变,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不用担心没有出头之日,表现在这会考之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考题。
第一场儒试是内阁拼尽全力从天子哪里要来的,众所周知,天子的全民教育不以儒学为主,新学人才在儒考方面肯定不会是传统士子的对手,新学士子的总分被拉下来,最集中的方面就是儒考,这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变相的平衡。
这次八千多名新学士子,其中大半都是新式读书人,这儒考也是为了此番乃至以后的会试不会呈现出一面倒的局面。
儒考的九门试题由主考之一的史可法亲自出题,往年的会试一般主考官只有一人,多半出自内阁或是礼部,但这次考生人数太多,一个主考不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