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正兵,最初只有“风、林、火、山”四营,再加一个部曲队——五人为伍,五伍为排,五排为队,五队为营,是一营还不到七百之众。其后陆续扩军,将原本的一营扩充为左中右三营,两千余人;再然后营下设部,则每一小营就有两千之众。如今“风、林、火、山”十二营,再加郭默“雷霆营”、北宫纯“骐骥营”、李义“灞上营”(曾在灞上整训,故此得名),以及裴该的部曲营,总兵力超过了三万。
正兵之外,临时应役的农兵,以及新近收编麴允、索綝所部和雍州各处戍卒,即所谓的“辅兵”,则不下五万之数。
随着军队数量的扩大,加上裴该已然入朝执政,荀崧等人便即建议,将各营扩建为师,甚至于军。根据周礼,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则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然而裴该却并不打算更换以“军”的名号,因为这个字国家色彩太过浓厚——换言之,我若命军,那就彻底是“中军”,是朝廷的部队啦,不是我裴某人的私兵……师、旅之名同理,故此借口新军制与古礼不尽相合,婉转地驳回了荀崧的建议。
如今苏峻以副营督的身份,将两千徐州老兵返乡,一路上都在琢磨,我也得起个威风堂堂的营号才成,一则鼓振士气,二来也跟旧“劫火营”相区隔。可是起什么名目好呢?孙子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裴大都督已命“风、林、火、山”四营,外加一个“雷霆营”,隔过了“难知如阴”,可见那名字不大好起。即便如此,说不定大都督哪天就能想出好名字来呢?我若妄占“阴”字,必为所嫉。
那么学“灞上营”以地为名好了,叫啥呢?“徐州营”?大都督的主力皆自徐州而出,我若占了此名,大家伙儿非跟我急不可。“东莞营”?听上去不怎么威风,而且貌似只能局促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