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都市言情>大国重工> 第九百一十二章 产业集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一十二章 产业集群(1 / 5)

伊金斯和麦吉欢天喜地地回美国去了。他们在金南与几十家小企业签了合作协议,约定由他们在美国接受订单,然后交给金南这边的企业完成。金南的企业把成品发往伊麦工厂,但通关的时候要写成毛坯件。伊麦工厂会对这些产品进行一些象征性的加工,然后再卖给海菲等美国大企业,这就可以算是美国制造的产品了。

伊金斯他们计算过,即使加上50%的进口关税,从金南采购零配件依然比在美国制造更为便宜,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更因为产业集聚而产生的规模效应。

在中国,许多地区的产业都形成了产业集群,如金南的金属加工业,形成了冶炼、铸锻、机加工、热处理、探伤检测、包装运输等一条龙的生产体系。这样的生产体系能够使人员和设备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中节省下来的成本便是极其可观的。

反观美国,整个巴尔小镇上只有伊麦工厂这一家机械企业,它要么是自己配备一整套生产设备和工人,并且让它们在大多数时候处于闲置状态,要么就必须到几十乃至上百公里外去寻求生产配套,光是物流成本就让人无法承受。

不是说美国人不懂产业集聚的道理,事实上,在美国工业兴旺的时期,匹兹堡、底特律等地方都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在二战时期以及战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制造几乎支撑起了全世界的需求。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因之而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接着是中国,陆续成为制造业的外迁目的地。与中国相比,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小经济体,即便是马力全开,也无法满足全世界的需要。但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巅峰时期工业劳动力达到2亿之巨,1+1>2这个道理,对于工业领域来说尤为明显。

服装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