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前,最通用的技法是“金箔贴金”。
明代的《天工开物》中记叙过金箔的制造进程:“凡色至于金,为人世华美宝贵,故人工成箔然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推〔椎〕打成。”
金箔贴金工艺,非常高妙,所贴金彩,有凹凸感,光泽好。代表作有元代蓝釉金彩缠枝莲匜(音义)
有利有弊,金箔贴金有两处弊端,其一是成本太高,不利于金彩瓷的推广;另一则是需要厚胎,这导致瓷器分量加重,不够轻巧。
第二种上金彩的技艺则是“金粉绘画”,把金粉溶于胶水中,然后用绘笔描画瓷器纹饰,俗称“描金”。
这种上金彩的技术,是目前中国瓷器通用的方法,包括之前的润馨瓷厂。这一方法很早就流落欧洲,因此也有部分欧洲瓷器厂家在采用,譬如道尔顿的金彩骨瓷。
康熙五十一年(1712),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给奥日神父函件中曾说到景德镇金彩的调制办法:“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至水底呈现一层金停止。运用时取其一部份,溶于适当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和铅粉的配比为三十比三。在瓷胎上上金彩的办法同上色料的办法相同……”
这欧洲神父,干得都是什么勾当?妥妥的商业间谍!
描金工艺,好处不少,譬如省金,譬如图案生动,但它同样有问题,那就是“脱彩”。一旦有描金部位脱彩,会影响整件瓷器的形象。
以德国梅森瓷器为代表欧洲金彩瓷,他们使用的是什么工艺呢?
就是卢灿刚才提到的“金王水”——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制造的混合物),然后绘画,也就是有名的“金水绘金”。
“金水绘画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