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明朝谋生手册> 182.第182章 贺寿遇到闺秀团(第三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2.第182章 贺寿遇到闺秀团(第三更)(1 / 6)

如果说,松明山只是因为出了个汪道昆,方才在整个歙县乃至于徽州府颇为出名,那许村就是货真价实的源远流长,名人辈出。这里的历史能够追溯到东汉,而到了宋时,如王安石、欧阳修那些如雷贯耳的名人,都曾经为这里的许氏名人做宗谱,写世系表,朱熹文天祥也有相应序、跋留下。和松明山那一座进士及第的牌坊相比,这里简直是牌坊林立,古宅遍地,随便遇到个半大孩子,兴许都能对你张口说出祖上一大堆知名人物。

就连斗山街许家,也是发源自许村,更不要说由此繁衍生息出去的各大支族了。

所以,汪孚林一行人根本就不必问人家许老太公家在何处,因为这一日是正寿,只要跟着人流最多的地方往前走,那准没错。

一条昉溪从西北到东南穿过许村,经由这么多年发展下来,这里说是村,其实早已超过一般城镇的规模。石板路上两边尽是典型的徽式宅院,从村口进来,过了昇平桥,汪孚林一行人便先后经过好几处牌坊,每一座后头,都是一座白墙黛瓦的豪宅,其中一座,村人舍其名而不称,只叫做大邦伯第。只看门楼那四柱三开间五重檐的排场,而且竟然是一代大儒湛若水题的字,汪孚林甚至要以为那是哪位大学士家,可一问才知道,原主人竟然只是个知府!

但这是一位政绩卓著,人人称道的知府!

至于一路前行,那些各式各样的牌坊就更多了,终于,众人抵达了横跨在昉溪上的高阳廊桥。这是一座风雨桥,由于前头人多,汪孚林等着过桥的时候,抽空看了一下桥旁的碑文,这才知道,这桥原本是石墩木桥,弘治年间改成了石拱桥,到了嘉靖年间,又加盖廊屋,行人因此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这些廊屋一共七间,人走在其中,还能通过精工细作的花窗看到外间河面上的景色,中间设有永镇安流的神龛,房顶上是游龙戏凤的彩绘,两旁甚至还有长凳供人休息。头一次来的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