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都市言情>捡宝生涯> 第九百二十五章 意外的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二十五章 意外的人(1 / 7)

孟子涛没有回答愿不愿意:“你们到底要我干什么,如果单单只是为了鉴定,也不用绑架我吧,我虽然在鉴定方面有一点能力,但比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实在算不上什么,况且,我也不是全才,你们绑架我一个并没多少用啊!”

黑衣人没有直接回道,呵呵一笑:“石博士,你觉得我们是干什么的?”

“抱歉,我没有兴趣玩什么猜谜游戏。”孟子涛面无表情地说道。

“你这人真是无趣啊!也是,如果不是你这样的性格,也不会在国外混下去。”

黑衣人摇了摇头,让孟子涛跟着自己出去。两人走到一只箱子前,黑衣人打开箱盖:“看看吧。”

孟子涛往箱子里看去,发现里面都是瓷器,他拿出其中一件看了一眼便说道:“这是唐代越窑!”

黑衣人轻轻鼓掌:“博士还真够厉害的,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这是唐代越窑?”

孟子涛淡淡地说道:“当然是从它的装烧方式了……”

越窑瓷装烧主要是二种:明火烧或匣体装烧。不管哪种方法,为防止粘连,均要用泥点来做间隔。不同时代,用泥点的部位有变化。唐至五代,泥点的部位用在器底边缘和圈足的足端。为避免泥点被粘,在放置泥点的地方要刮釉。器底刮釉部位呈暗红色,泥点会留下痕迹。仿品较之真品颜色要深暗。

五代晚期至北宋,采用垫圈间隔装烧,因此,泥点移至外底,使足端包釉完整。但泥点往往被粘连。真品泥点较疏松,用手指甲扣,即易脱落。伪品泥点坚硬,不易脱落。

另外还有泥点的形状:唐代早期,呈不规则三角形;唐中期起,多呈松子状;五代起,圈足变窄,泥点也随之变小;北宋时,早期为长条形,中晚期变环形。因此,仔细观察器物上泥点的有无,其位置、形状和粘着情况,对照器物的胎釉、装饰特点,就可以为判断真伪提供更多依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