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都市言情>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六百零八章 势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八章 势态(二)(2 / 6)

少年。

而他“父亲”压根就没有正脸看他的意思,背着他而坐,连身子都不动一下,大概也是气得不轻,这时候都还没有消气。

谢海诚、谢成江、谢芷、刘建国等人大概是知道木已成舟,也知道他们这时候没有斗气的资本,故而神态皆还正常。

谢家这些年是赚下不少身家,但其投资的风格是见利起意、见针插缝,业务从贸易、航运、基建、房产、证券、轻工制造、酒店、火电、港口、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业都有涉及,甚至在广南还有投资加油站业务。

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国内各业市场一片荒芜,只要涉及就有丰厚的利润。故而谢家当时是唯恐手伸得不够长,条|子批得不够多,这使得谢家铺大摊子的同时能捞足丰厚的利润,迅速发家致富。

而到九十年代之后,东南沿海民营经济崛起,不要说国资企业了,就连一度火爆的乡镇集体企业,在轻工业市场领域也大幅滑坡,谢家摊子铺得太大的弊端就曰益暴露出来,甚至出现一些严重亏损的业务。

海丰集团这三四年来也在努力调整,一方面是往证券方面靠,一方面也重视起实业投资。

不过在东华的投资又犯了旧毛病,怂恿孙启义拉长青集团入局,自以为傍上谭启平,又肆意的铺开摊子,总计也就两亿多资金,却涉足基建、机电、酒店、港口、商业地产等多个领域。

从账面上来说,谢家在东华的投资没有缩水,还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在东华滚动式的建设跟开发当中,谢家想套现也是极难。

长青集团毕竟资本雄厚,孙启义个人受到挫折,龟缩到香港不再出来,但在东华的投资拖上三五年再起效,对长青集团在亚太的业务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谢家的资金却经不起这样的分散。

海丰及长青集团合资的长丰证券,作为合资证券公司进入国内市场,早初由国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