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风暴> 五一一、海东暗钩织罗网(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五一一、海东暗钩织罗网(三)(3 / 5)

说说看。”俞国振很是高兴,他不怕如今的局面,因为新襄羽翼已封,自保之力已足,就算是放弃一下吕宋城,收缩一下防守,再咬牙苦熬两年,也可以扛过这一关。

但他希望能有更为积极地应对方法。

“事实上,自从崇祯十二年之后,朝廷就在对付我们,这一年来,从大明投到我们新襄的百姓,平均一个月只有一万余,而这还是高局座启动了‘地道’的结果。而此前我们的估计,每年可以接纳二十万移民,相当于我们新襄全体百姓的四分之一,这便是朝廷限制所致。”

“新襄之货,在江浙、山`西等地,已经受到抵制,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新襄有一百万人口,按照主公与诸位制定的规划,每年需要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补充,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内部市场,故此,除了通过‘地道’悄悄投来的那十余万人,我们还要再得到十万人,这样只要三年到四年的时间,我们的人口总数便可以超过两百万,再有两年,便可过三百万……”

宋献策算起人口来,当真是意兴飞扬,这也是新襄体系下大多数人的习惯,对于数字,他们都极为敏感。

这样的结果也直接使得新襄的数学发展得极快,象是宋应星、蒋佑中,都是数学高手,甚至连癸泉子与盗泉子这两个道士,对于数学研究也颇为深入。俞国振都觉得,自己的那点数学功底,怕是都比不上这些专注于学术之人了。

数学昌盛,也直接带动了新襄各种实学的发展,特别是制造工艺的精确度极大提升。

宋献策说到这里,稍稍停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咱们如今看似危机四伏,实际上朝廷不会与咱们撕破脸,而荷兰人远水难抵近渴,倭国十五万大军看似人数众多,却无法威胁咱们本土,真正惹事生非者,不过是郑家。既然献贼在湘境,那么一支献贼横扫赣、闽,前去灭了郑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